“國家隊”下場、重磅企業入駐 能否為鄭州爭搶“新能源汽車”?
近日,河南省汽車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隨后不久,比亞迪、超聚變鄭州項目又開工建設。“國家隊”下場、重磅企業入駐,究竟能否為鄭州爭搶“新能源汽車之都”增加一分勝算?
多點布局 打通產業鏈全域
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的未來趨勢已成為全球共識,各地政府近幾年爭先恐后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拉動業績、帶動GDP的“新引擎”,鄭州自然也不例外。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中便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千億元級鄭開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根據《鄭州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十四五”期間,鄭州力爭引進2家以上實力雄厚的新能源整車企業;在動力電池領域,依托中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積極引進核心技術配套企業,突破固體電解質、多元輕金屬正極、石墨烯負極等電池關鍵材料,并完善動力電池“綠色設計”標準,突破動力電池回收技術。
6月,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11個方面提出17條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根據《意見》,到2025年,鄭州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能計劃超100萬輛,動力及燃料電池產能達15萬套,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業比重力爭達30%。
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規劃》強調,鄭州將以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重點展開布局。鄭州在2020年便牽頭組建城市群申報了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并于2021年底得到正式批復。根據規劃,鄭州將在4年示范期內示范推廣燃料電池汽車4445輛,建設加氫站82座。5月,鄭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專門印發《鄭州市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擬從支持產業鏈研發攻關、強化產業鏈投資及招引、支持整車產品示范應用、引導降低加氫成本、強化加氫站建設和加大金融支持6大方向給予補貼。
汽車產業變革的下半場將聚焦智能化,為此,鄭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部署中大力強調汽車智能化發展,提出從網絡安全、智慧交通、智能傳感、人工智能等11個領域入手,推出15條扶持政策。據悉,中原科技城已引入百度自動駕駛基地、華為河南區域總部、阿里云中原研發交付中心等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與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息息相關的企業。4月,河南省政府還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圍繞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數字能源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據鄭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鄭州已開通國內首條常態化運行的自動駕駛商用智能公交線路,百度自動駕駛公交也已于去年年底開啟運營。此外,宇通與文遠知行聯合開展的“雙一百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之中。“現在鄭州不僅有自動駕駛公交車,也有自動駕駛小巴、Robotaxi等,各類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里程目前約有150萬公里。”他說。
起步雖晚 但勢頭正盛
政策相繼落地、政府大力扶持,但不可否認的是,與同樣是中部省會的合肥、武漢、長沙等地相比,鄭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的發力稍顯遲鈍。鄭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也坦言,鄭州目前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還是剛剛起步,成就尚不突出。
“合肥、長沙等幾座城市很早便意識到了電動化、網聯化的趨勢,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起步很早。不管是合肥投資蔚來,還是長沙押寶智能網聯,都能看出它們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體系。”汽車行業資深專家邵元駿稱。在他看來,鄭州汽車產業的轉型起步較晚,這主要是由于鄭州在傳統汽車產業上相對發達,若要全力投身新能源汽車產業,難免會產生“搶自己飯碗”的顧慮。受此牽絆,鄭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失去了先發優勢。
不過,雖然起步較晚,但鄭州依舊可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快速追趕。“從近幾年的發展看,河南省汽車產業的發展是很有特色的,尤其是產業鏈總體布局十分均衡。”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向記者介紹,河南在商用車方面有享譽世界的宇通客車,乘用車方面也有上汽乘用車、東風日產和奇瑞汽車在此建廠。此外,汽車線束、汽車座椅、汽車玻璃、汽車內飾等150余家汽車核心配套企業也齊聚鄭州。得益于從零部件到整車全產業鏈的扎實布局,河南在汽車產業上有很強的綜合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適合一個地方發展,一是看當地電價,二是看交通便利程度。盡管鄭州在電價上不是特別有優勢,但是它交通四通八達,零部件運輸成本較低。”邵元駿指出,鄭州有著大多數地區無法比擬的地理優勢。地處中原的鄭州交通半徑相對短,輻射能力強。此外,憑借自身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鄭州構建了由鐵路、公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的立體交通網絡,在零部件運輸上具有巨大優勢。
招商引資 要打造“鄭州特色”
“在招商引資這塊兒,目前鄭州初步還是想以整車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沒有整車項目,核心零部件等項目招引的難度就會比較大。”鄭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何盤活現有資源、孵化出有競爭力的車企,是目前鄭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的一大課題。在去年年底發布的《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中,特斯拉、蔚來兩家新能源車企也被專門點出,成為河南計劃重點引進的兩家車企。
不過,在邵元駿看來,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已處于產能過剩的態勢之中,反倒應該將重點放在核心技術突破上。“現在新能源汽車雖然銷量很高、增速很快,但是一旦供應鏈暢通了,產能利用率可能只有20%~30%?,F在一味建廠,投資很難收回。”他指出,鄭州在布局較晚的背景下,應當從核心零部件入手進行針對性布局,打造差異化的產業格局。
付于武同樣認為,“精準聚焦”才是目前地方政府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關鍵詞。在他看來,鄭州需要圍繞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創新鏈的需求點和自身優勢點進行精準布局,切勿追求面面俱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打造“鄭州名片”。
據鄭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鄭州已開始針對產業鏈進行相關布局,主要有兩大重點方向。一是在動力電池方面,除卻此前比克電池等動力電池企業打下的基礎,比亞迪興港新能源產業園動力電池項目也已開工。據了解,該項目占地約2500畝,預計2023年9月全部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工業總產值200億元,新增約1萬個就業崗位。此外,作為五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之一,鄭州計劃加快制氫、儲氫、用氫等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氫能全產業鏈研發和一體化布局。
除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布局,鄭州也在加快智能化步伐。據介紹,鄭州目前正計劃申報車聯網先導區,探索商業化運作模式,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先導區建設如果全都由政府投資,這個投入成本太大,也容易出現與市場脫節的現象,所以鄭州計劃由電信、移動等運營商來建立網絡,先從試點做起,以點帶面推動鄭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鄭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稱。據了解,鄭州計劃于今年舉辦智能網聯汽車大賽,依托大賽吸引產業鏈相關企業落地,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
“一個地區的產業集群和項目落地一定要以企業自身基于未來和市場布局的角度定位,這樣才能有可持續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強調,鄭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認清政策是賦能,前提是先打造出能夠吸引企業落地的地方優勢。只有先達到企業投資的要求,才能在此基礎上探討政策還能給予企業哪些優惠,本末倒置只會讓政府負擔加大,企業的扎根性、可持續性也很弱。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8-26 16:03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8-26 16:03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