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勢頭迅猛 面臨各項挑戰
潛入3000米海底,可提起重貨物4噸,日前國內最大馬力的無人遙控潛水器正式下線,人工智能已經從科幻逐步走入現實。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學者領銜撰寫的2018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美國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占據優勢,而中國正快速追趕。
對于中國而言,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國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大會現場
創新日益活躍發展勢頭迅猛
我國人工智能技術攻關和產業應用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涉及到國民經濟39個行業的大類,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機器人、語言處理等領域,代表性產品包括科大訊飛的“曉譯翻譯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智能機器人“佳佳”、京東集團的JIMI智能客服等。
日前,在2018中國機器人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羅俊杰副司長發布了我國機器人產業近年來取得的重要進展。
創新能力逐步提升。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取得突破,服務機器人正在向系列化方向發展。基于工業云的智能機器人系統,大幅降低低端客戶編程的難度和運營成本。各項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人機協作機器人的功能和可靠性在逐步的完善,實現了商業化應用。骨科手術機器人、胸腔機器人等多款手術機器人產品也已經得到了臨床的應用。
關鍵部件取得突破。今年我國實施工業強基都城,啟動了控制器和四核電機一體化,打通了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從技術公關到產品應用的供應鏈條。目前機器人所需的高精度減速器、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已經有所改觀,大幅降低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采購成本,提升了行業整體的競爭力。
基礎支撐體系逐步完善。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的能力建設取得了積極的進展,行業機器人研發,技術成果擴散和商業應用等難題得到初步的緩解,行業標準及檢測認證體系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形成了標準檢測認證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相互推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已發布機器人領域國家標準共95項,行業標準22項,頒發中國機器人認證證書76張,國家機器人檢測和評定中心基本建設完成,檢測認證體系進一步完善。
龍頭企業加速成長。社會各項優勢資源正向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突出的企業積聚。機器人骨干企業的技術水平在不斷的提升,具備國際性能力。
推廣應用的成效初顯。在智能制造轉向燈政策大力推動下,工業機器人從情感維護到室內清潔,從娛樂展示到教學演示,從手術治療到養老助殘,覆蓋學校、家庭、商場、銀行、醫院和商店等多種應用場景。在特種機器人方面,也已初步形成以水下機器人、安防機器人為代表的產品體系,并實際運用到深海勘探、應急繁復等領域。
加速積累的技術能力與海量的數據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開放的市場環境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獨特優勢。
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依然面臨各項挑戰
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未來發展的核心領域,雖然中國機器人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與美、日、德等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目前中國發展人工智能仍面臨多種挑戰。
我國在基礎端的技術積累還比較落后,“把人工智能看成一個產業鏈,可以看到產業鏈上端是產品、智能家電等,中端是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識別、計算機視覺等,下端是CPU、GPU、NPU、神經網絡學等。”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此前向媒體表示,中國目前集中突破在應用,我們在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上還表現一般。
我國核心技術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特別是在高端芯片、關鍵部件、高精度傳感器等方面的缺失可能導致在技術和應用上的再次空心化。當前國際環境正在發展深刻復雜的變化,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大約月11.8萬臺,同比增長8.7%,而10月份當月的總量9590臺套,比上年同月下降了3.3%,持續五年來高速增長的步伐已經大幅度下滑,十月份當月也已經出現了同比的下降。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風險明顯上升。
無論是研究開發領域,還是應用落地領域,人工智能各個環節對人才的需求有增無減。“目前,全世界擁有約25萬名人工智能的專業人才,其中美國占三分之二。據初步估計,我國每年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在100萬左右。”湖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朱文球表示。在業內人士看來,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需求量呈幾何式增長,人才儲備主要由關聯度較高的行業跨界而來。
從中國人工智能的綜合成果來看,碎片化的技術迫切需要形成人工智能生態體系。以中國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為例,其研究工作主要分布在大學和科研機構,具有很多單點優勢,但研究工作與隊伍呈現條塊化、碎片化、重復化的現象,缺乏系統性的融合,這種基礎研究領域的分散、技術和產業領域的分割現狀,導致中國人工智能的綜合優勢未能得到體現和發揮。
在企業間協同發展方面,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目前仍以單打獨斗為主,各企業在相關領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缺乏技術間的協同,產品間的互聯互通和上下游的互動缺乏有效協調。
面對發展中的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羅俊杰表示,任務更加艱巨,目標任重道遠。
蓄勢待發新一輪的沖刺開啟
由我國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報告中非常直接地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讓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有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當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正在頂層設計與實踐落實兩個方面努力發展,羅俊杰表示,要保持戰略定位,堅定信心,狠抓落實,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扎實推進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是要繼續推進產業努力邁向中高端。堅持創新驅動,重點解決卡脖子的問題,突破人機交互、功能仿生等關鍵技術,推動機器人智能化、高端化的發展。
二是要防止行業無序化的競爭,規范行業發展。政府將繼續實施工業機器人的規范化,加強重點企業的培育,促進行業治理。同時要加快制定行業急需的技術標準,引導企業提升產品資質,增強用戶企業使用中國機器人的信心。
三是要促進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壯大一批專注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錯位競爭的機器人行業發展新格局,順應互聯網時代變革趨勢,支持機器人企業開放式雙創平臺,促進形成大中小微企業分工協作的產業生態體系,實現相互借力、共同生存。
四是要加強國際產業合作。在新技術、新材料的引領下,機器人產業鏈也正持續拓展延伸,各國間存在價值鏈的比較優勢,我們要加強技術研發、標準制定、成果轉化、檢測認證、人才培養、資格互認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協同合作,充分釋放互補優勢和協同效應,共同促進產業的發展。
人工智能將長期處于繁榮發展階段,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新一輪改革發展關鍵時刻,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我國彎道超車的機會,從2013年起,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接近30%,為全球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有媒體稱中國人工智能未來或將趕超美國,引領世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視頻排行榜
-
2018-12-28 10:1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視頻熱門推薦
-
2018-12-28 10:1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