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現場速遞|“自動化的最后一個環節就等國產機器人實現了”——遼寧代表審議現場“催單”
新華社記者熊爭艷、張逸飛
“我們現在只差一個環節,就能實現生產線的全自動化。前天,我剛跟沈陽新松簽完協議,就等他們的機器人來了。是吧,張總?”
6日下午,遼寧代表團開放日,遼寧華日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銘杰代表現場向另一名代表——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進“催起了單”。
“對的,你就放心吧!”張進欠身向坐在同排的劉銘杰連連點頭。
華日新材是一家民營企業,主要產品是特種工程塑料材質的精密零部件,產品應用于高鐵動車、航天工程、國產大飛機等。
劉銘杰介紹,早在2017年,公司就開始購置數控機床,走自動化生產線的路子。這幾年來,逐漸嘗到甜頭的華日新材陸續將生產的主要環節實現了自動化替代,只差最后一個環節——原料裝填。
“我們的原料是粉末狀的,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實現精準填料特別難,國內全行業都是人工填料,質量不穩定。”劉銘杰說,“實現全自動化之后,產品一致率能提高50%以上,生產效率能提高30%。”
關于為華日新材研發自動填料裝置,張進坦言科研難度比較大,前后經歷了四年多。“在新型塑料行業,還沒人用過自動填料機器人。四年前華日找到我時,雙方各有兩個技術難點,直到今年我們各自突破后,實現技術‘合龍’。”張進說。
新松和華日的緣分始于2019年。當時并不知道彼此存在的兩家企業在德國參展時結識,一聊才發現不僅都是中國企業,而且還同在遼寧。
遼寧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近年來,遼寧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像新松、華日等堅持走科技創新道路的企業在市場上煥發出新的活力。
回憶企業初創,劉銘杰說,當年也想過就做低端靠廉價走量,但現在回頭看,堅持走科技創新的路子是正確的。目前公司產品已應用在我國最新型的高鐵列車上。
“今天長知識了,生產線上的機器人還能獨家定制。”遼寧省沈陽市牡丹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暉代表說,她所在的社區也在和新松談合作,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社區老人能用上新松的養老機器人。
審議結束,記者追上劉銘杰問:“聽說你今年又投了2000多萬元搞創新,要做啥?”
“先買了一臺新設備,產品還在研發,現在不能告訴你。”劉銘杰賣了個關子,“等到明年這個時候你就知道了。”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互聯網排行榜
-
2019-03-11 13:40
-
2022-08-08 11:41
-
2019-03-05 11:52
-
2019-03-05 11:50
-
2022-08-05 16:43
科技互聯網熱門推薦
-
2019-03-11 13:40
-
2022-08-08 11:41
-
2019-03-05 11:52
-
2019-03-05 11:50
-
2022-08-05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