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與安徽11年“賭約”升級,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需求再爆發
【資料圖】
環保在線了解到,浙江與安徽兩地首創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也被稱作“新安江模式”。最早在2012年,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為解決新安江水質問題,實現源頭防控,決定啟動該模式。根據約定,中央財政出3億元,安徽、浙江兩省各出1億元,共計5億元用于治理補償,如水質達標,下游的浙江每年補償安徽1億元,反之。
到2015年第二輪試點時,兩省補償金額調整至2億元。今年再次升級也意味著,處于上游的安徽面對水質提標要求,可能會釋放出更大的環境治理市場。其一就是水質監測。現階段,新安江流域沒2至4小時汲取一次數據并處理反饋,為決策和研判提供依據。而隨著標準提高,監測智慧化、精準度方面也會迎來更高要求。
而且,協議還將樣板區補償范圍擴大至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全境,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全境,提到從2024年開始,資金總額在10億元基礎上參照浙皖兩省年度GDP增速,建立逐年增長機制。流域治理隨著GDP增長而增長,對于處在上游的安徽來說,從源頭控制好污染,保證新安江水質將是一項回報頗豐的工作,也足夠有投資吸引力。
跨省流域生態補償現下已經是我國生態資源價值的重要路徑,截至2022年,全國18個省份在13個流域進行了探索開展,下游收獲生態效益、上游獲得補償收益,實現了多方面共贏。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企業品牌排行榜
-
2023-08-23 12:1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企業品牌熱門推薦
-
2023-08-23 12:1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