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成人av电影,亚洲天堂手机,亚洲一区欧美,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美陸軍要淘汰RQ-7,對新一代無人機有何要求?

美國陸軍當地時間2月28日發布聲明稱,已經選定航空環境、格里芬航空航天、諾斯羅普·格魯門、內華達山脈和德事隆5家公司來制造原型機參與未來戰術無人機系統(Future Tactical Unmanned Aerial System,FTUAS)項目競標,他們將分別獲得100萬~2500萬美元的合同,參與未來3年的五個開發階段和四個選擇期。

美國陸軍在2018年開始考慮退役RQ-7“影子”無人機,由此開始了FTUAS項目的選型競標。

淘汰RQ-7,3年內用上新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則聲明算是過去5年來,FTUAS項目經過一輪輪演示、測試、試用評估、選定競標機型后的又一重大節點了。

在此之前,比較重大的項目節點是2021年1月,美國陸軍在佐治亞州本寧堡舉行了為期兩周的“競技表演”,對競標FTUAS項目的4種無人機進行全面評估。美國陸軍有5個旅級作戰部隊參加評估活動。

去年8月,美國陸軍授予航空環境公司一份價值800萬美元的合同,為一個旅采購了“跳躍”20無人機來作為臨時FTUAS。

此前的測試評估中“跳躍”20無人機獲得了美國陸軍的“臨時”認可,為一個旅采購了“跳躍”20無人機來作為臨時FTUAS。

所以,在今年的這次競標中,參加了2年前“競技表演”的機型中留下了“跳躍”20、馬丁無人機-諾·格團隊的V-Bat和德事隆旗下AAI的“航空探測器”(Aerosonde)HQ這三個“老人”,加入了格里芬和內華達山脈這兩個“新人”(從資歷和產品力上看,“新人”多少有點陪跑的意味)。

雖然眼下這一次,美國陸軍沒有詳細說明合同時間表、何時將行使選擇權,但明確了要在2025財年先后完成競爭性原型機制造工作、快速部署、進行作戰評估,并最終在2026財年第二季度投入全面生產。

換言之,美國陸軍計劃在3年內大規模換裝上新一代戰術無人機系統。

德事隆旗下AAI公司的“航空探測器”HQ,AAI公司也是現役RQ-7“影子”的生產商。

馬丁無人機-諾·格團隊的V-Bat無人機。

不過,即便FTUAS競標流程再繁復,即便又有哪家我們或熟悉或初聞的公司和產品在競標中入圍或出局,乃至贏家會是誰、何時入役等,都不會改變FTUAS項目背后的“實質”:美國陸軍在FTUAS項目上訴諸了多方面新生代裝備需求,而20多年前列裝的RQ-7“影子”到如今已經過時、落伍。

20年前的設計,太臃腫

說及美軍裝備的軍用無人機,的確是型號繁多,但絕大多數,特別是中大型無人機都落在了美國空軍名下,而美國陸軍手中的無人機,在部署上主要是分為營級及以下級別、旅級、師及以上這三個層級,也就是分別對應著近、中、中遠程無人機,自然也對應著機體尺寸上的小中大了。

在美國陸軍中,營連級的無人機是RQ-11“烏鴉”,旅級的是本篇提到的新聞主角RQ-7“影子”,到師級以上級別的無人機就是美國陸軍中最大的無人機MQ-1C“灰鷹”了。

圖為2011年時部署在阿富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RQ-7B無人機的降落瞬間。在跑道降落后滑跑,最終通過尾鉤鉤掛上攔阻索停了下來。

如今再看這款誕生于20年前的旅級無人機,讓美國陸軍決心要換掉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套系統實在太臃腫、太笨重了。

一套“影子”無人機系統由4架無人機組成,其中3架由無人機運輸車(AVT)運輸,第4架是作為備份來在儲存容器中運輸。包括AVT在內整個系統都是使用“悍馬”高機動越野車來作為運輸平臺的,安裝在“悍馬”上的兩個地面控制站(GCS)、運輸維護設備的多功能(MSM)車輛,以及還有這4輛車分別對應跟著的輔助支持車輛。

它們或是牽引彈射器、或是牽引運輸拖車,運送著與GCS配套的供電用靜音發電機、地面數據終端(GDT)和作為備份的便攜式地面控制站、便攜式地面數據終端等設備。

一套“影子”系統運轉起來,在車輛、設備和人員各方面都是“興師動眾”。

太笨重,太興師動眾

而一架RQ-7“影子”無人機升空,其興師動眾還不止于這些“悍馬”,還有人員方面。

旅級下屬的“影子”無人機排中,除了軍官外,還要有15名操作員和任務載荷操作員、9名維修人員,這還不包括負責一些設備維護的承包商人員。

那么,在空運機動部署時,想要將這樣的一套“影子”系統搬走,需要出動2到3架C-130或1架C-17運輸機……后勤保障壓力可想而知。

目前美國陸軍的旅級作戰單位所裝備部署的RQ-7“影子”無人機,翼展約4.27米、機長3.41米,留空時間6小時,最大升限4600米。

這還只是RQ-7“笨重”的一面,另一面是它的起降過程。

其起飛需要借助一臺拖車式氣動發射器來輔助完成,170千克重的“影子”在12米長的彈射軌道上被加速到130千米/時后升空,那么在降落的過程中,“影子”既需要一塊降落場地(最起碼是簡易機場跑道或是平整公路),還需要攔阻設備的輔助,落地滑跑中機體尾部的尾鉤在鉤掛上攔阻索后最終停了下來。

也因此,在飛行任務中,RQ-7“影子”的起降場地在選定停當,這些地面設施都布置好后,就很難在戰場上轉移了。

在RQ-7B“影子”實現一次成功降落,背后是落地前地面人員準備工作的忙碌,布置攔阻索,還有攔阻索萬一失效情況下的應急攔阻網。

美國海軍陸戰隊也曾是RQ-7的用戶,不過早已經選擇RQ-21來接班。

FTUAS,首先要丟掉跑道

用了20年的“影子”,美國陸軍的空降師和步兵師對于“要什么樣的未來戰術無人機FTUAS”問題,答案已經非常清晰了——乃至句句都針對“影子”的痛點:

要徹底拋棄RQ-7無人機所采用的彈射起飛-攔阻降落的起降方式,要求FTUAS無需跑道即可垂直起降;其次是整套無人機系統的可運輸性,不能再像RQ-7“影子”那般“臃腫”了。美國陸軍希望只需要CH-47“支努干”運輸直升機就能完成FTUAS全系統的空中運輸、戰場上的快速戰術機動。

美國陸軍測試部隊對FTUAS測試后,評價是 “使用最少的地面支持設備即可從狹小區域內起飛和回收”。

在FTUAS“競技表演”中馬丁無人機公司的V-BAT展示了可以通過比CH-47更小的UH-60“黑鷹”來運輸的能力。

丟掉彈射起飛-攔阻降落的方式,自然能讓地面人員減負,省去了操作、維護這些設備的麻煩。

在以往的美國陸軍建模分析中,RQ-7“影子”的一次任務中,地面人員在起飛階段的工作量最大。單單在航前準備,對RQ-7“影子”的檢查清單上事項就大約有150項,而現在FTUAS新機型則只需要不到70項后,它即可垂直升空,隨后轉為水平飛行,按計劃執行任務,任務完成返航、垂直降落在預定的著陸點,而且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也都做到自動化。

相比于RQ-7起降作業中地面人員的忙前忙后,FTUAS的操作堪稱“閑庭信步”。圖為2021年本寧堡“競技表演”中的“航空探測器”和V-Bat,二者也算是當前固定翼無人機垂直起降的兩種成熟路線,固定翼+四旋翼的復合翼布局與“尾坐式”。

試用后,收獲交口稱贊

此外,這些FTUAS新機給試裝部隊留下的好口碑還有:

只需要花上大約三周的學習時間即可掌握如何使用;系統的展開部署和運行大約需要“影子”的三分之一時間就能完成,且只需要更少的人力;動力系統、螺旋槳的噪聲更低了,“降低了聲學特征”不僅是能夠避免被敵人早早發現,也讓航前準備階段人員的耳朵更舒服了;復雜氣象條件下的起降、執行任務的能力等。

從A點放飛,在B點回收,這對于要靠彈射器、攔阻設備來起降的RQ-7“影子”來說很難。但對于FTUAS就不是什么困難了,更可能是未來高對抗戰場環境下的常態。

就像2021年“競標表演”上,陸軍首席飛行員大衛·弗朗西斯少將在給媒體介紹時給出的新舊對比描述:

“如果你想要發射‘影子’,你必須有一個地面控制站,你必須有一個彈射器,你必須有一條跑道才能讓它降落,你必須有車輛來移動這些設備或進行操作。但全新的無人機則只需要使用非常小且可移動的三屏筆記本電腦即可完成操控,只需要兩到三名士兵就能讓無人機系統順暢運轉起來。”

RQ-7“影子”的靜態地面控制

被美國陸軍選作臨時FTUAS的“跳躍”20,其地面控制站更為小巧。

動起來,AI起來

針對FTUAS項目,美國陸軍之所以能預計在幾年內就用上FTUAS未來戰術無人機,全面將“影子”下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參與FTUAS競標的這些家企業的無人機產品基本都屬于“貨架產品”,硬件、機體平臺的開發基本在幾年前完成了(或是基于此前成熟型號的衍生),有的型號曾在美軍中試裝測試過或已被他國軍隊采購。

也因此,現階段參與競標的廠商們工作重點更多是放在了“軟件”層面上,緊貼根據美國陸軍的“個性化”需求來修修改改。

對于FTUAS,美國陸軍在需求上格外強調的幾個方面就有在GPS全球定位系統退化環境下照常執行任務的能力,能夠使用如INS慣性導航等內部導航傳感器進行導航。

不難理解,這一點背后的動因是著眼于與潛在競爭對手間的烈度更高、更具對抗性的戰場環境。另一重點是地面控制站(GCS)不再那么“臃腫”,FTUAS不僅是上文中大衛·弗朗西斯所說的“三屏筆記本電腦即可完成操控”,而且這樣更小型化的GCS還可以動起來,在機動中的“悍馬”車上地面人員依舊能完成對FTUAS的操控、信息接收等。

陸航直升機與無人機的編隊協同,這一點美國陸軍曾在AH-64D/E上測試過與RQ-7、MQ-1C無人機的編隊協同。而這樣的特性將成為FTUAS上的標配能力。

美國陸軍表示,將探索以AI技術來,來輔助控制站更高效地處理分析無人機傳送回的戰場數據。

不止于此,美國陸軍的終極目標是FTUAS控制權還能轉移到AH-64D/E“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黑鷹”直升機、未來攻擊偵察機(FARA)等陸航直升機機組手中,實現無人機與有人機的協同,機組人員對無人機傳感器的控制、飛行路徑規劃,以及無人機偵察信息的直接流轉等。

此外,隨著無人機任務載荷設備、傳感器的技術進步,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戰場信息涌入控制站,操控人員如何高效、準確地分析處理這些戰場信息將會是一個新課題,對此美國陸軍表示將探索把AI技術引入到FTUAS控制站,來為操控人員減負。

關鍵詞:

來源:中國航空新聞網
編輯:GY653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相關推薦

相關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城市| 天台县| 漯河市| 渭源县| 鄯善县| 阳曲县| 云林县| 临潭县| 江口县| 驻马店市| 探索| 望江县| 连州市| 开平市| 康平县| 长顺县| 六安市| 永丰县| 平凉市| 连云港市| 江孜县| 郸城县| 竹北市| 烟台市| 蚌埠市| 怀集县| 武冈市| 巫溪县| 玉田县| 新闻| 宁陵县| 永兴县| 乐清市| 秀山| 治多县| 普兰县| 文成县| 乐至县| 湄潭县|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