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觀察丨轉型發展須應對多種風險挑戰 熱消息
《2023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發布,專家認為——
轉型發展須應對多種風險挑戰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安棟平
(資料圖片)
“2022年國內成品油需求受到重創,同比大降9.4%。其中與出行有關的汽油和航空煤油需求量呈現兩位數下降,分別大降11.6%、28.6%。此外,柴油需求量同比下降4.7%。”這是2022年12月28日記者從中國石化主辦的“2023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論壇”上獲得的數據。
此次論壇以“能源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并發布《2023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聚焦能源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系統展示了涵蓋能源化工全產業鏈的研究成果。
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
將逐步進入平臺期
“2022年國內成品油需求受到重創,首先疫情影響出行,導致成品油消費量大幅下降。此外,另一個因素是消費替代,即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高級專家柯曉明對《報告》進行了發布和分析。
柯曉明稱,近三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達到25%,提前實現了“十四五”規劃的目標。考慮到部分補貼退坡,預計2023年滲透率達到28%。
《報告》研究顯示,2022年,在油氣領域,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增長勢頭放緩。受能源轉型和國內產量增長等因素影響,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將逐步進入平臺期;對外依存度后期會有上下波動,但是快速增長的勢頭得到抑制。在國內煉油領域,由于配額調整,監管加強,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消費稅監控常態化、齊步走、力度大。其中,傳統地煉成品油收率顯性化,增加了25個百分點;落后產能被清除,煉化產能擴張或進入尾聲;出口配額將更多考慮避免大進大出。
《報告》預測,2023年石化行業毛利有望觸底回升,化工產能建設與產品需求增長的不同步決定了行業效益與經營壓力,預計2023年國際原油價格將適度回落,這將促進原料成本下降和下游市場復蘇,有利于終端需求改善和產品價格傳導。
加快推進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對于2023年中國能源化工產業需要關注的重點,《報告》建議,要重點關注到,全球能源發展同時面臨安全風險與低碳轉型壓力,中國能源需求有韌性、市場有活力,可再生能源發展進入大規模、市場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具體來說,在國際油氣市場方面,國際油氣價格仍處在中高位,市場需要關注經濟下滑帶來的需求不旺風險、油氣儲量減少帶來的供應風險、俄羅斯產量下降帶來的波動風險、LNG基礎設施不足帶來的市場短缺風險。能源行業要加快推進以低碳安全為特征的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突出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清潔低碳,能源化工行業要打造綠色油氣田、綠色煉化產業、綠色儲運體系、綠色循環體系。在國內油品市場領域,中國油品市場需求發生結構性轉變,煉油行業加大優勝劣汰和轉型發展,煉油技術圍繞增產化工原料和生產特種產品兩個方向不斷創新,產業政策不斷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在大宗石化產品產能日漸過剩的形勢下,化工新材料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穩增長還是調結構、保安全的角度都將大力發展。”柯曉明指出,能源化工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之一,尤其是石化行業產業鏈長、覆蓋面廣,減碳降耗絕非易事,為此廣大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斷創新,多項技術正在研發或已經工業化實施。
2023年關鍵詞:
嬗變、安全、轉型
202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能源化工產業在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中經受住了考驗,中國能源化工企業積極應對巨大沖擊和嚴峻挑戰,持續推動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報告》指出,2023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國能源化工企業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既要看到面臨的種種挑戰和風險,更要看到未來的種種機會和空間,保持樂觀與自信。
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研究所專家侯暉認為,俄烏沖突對全球政治、經濟、金融和能源市場造成巨大沖擊,未來我國能源化工產業要觀大勢、謀全局、看長遠,統籌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應對地緣挑戰,抓住貿易、合作、金融新機遇。
“2023年,能源化工產業將處于嬗變、安全、轉型交織的艱難階段,全球能源發展面臨安全風險與低碳轉型雙重壓力,要積極應對多種風險挑戰,力爭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高質量發展。”柯曉明強調。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十四五’承上啟下之年,也是邁向‘后疫情時代’的過渡之年,全球政治經濟形勢依然充滿不確定性,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有望減弱,我國經濟將逐步回歸正常軌道,新形勢、新任務對我國能源化工產業提出了新要求。”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張少峰建議,要認清大勢、共謀良策,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我國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責任編輯:周小博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3-01-05 13:5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1-05 13:5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